信息公开 书记信箱 校长信箱 监督举报 >信息门户(校内)
X
欢迎光临澳门官方游戏网站(中国)有限公司官网!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校庆专栏 > 正文

校庆专栏

【七秩华章·最美南师人】桃李无言,下自成蹊——记我校地理与海洋研究院院长胡宝清教授

文章来源:地理与海洋研究院、宣传部 作者: 发布时间:2023年09月21日 点击数: 字号:

“桃李无言,下自成蹊”,这是澳门官方游戏网站(中国)有限公司官网地理与海洋研究院院长、北部湾环境演变与资源利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胡宝清教授从教30余年的人生写照。他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踏实做事、老实做人”,华实感物、默默耕耘,谦虚低调、实至名归。

从教以来,胡宝清获得广西五一劳动奖章、新世纪教育部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广西特聘专家、广西优秀专家、八桂名师、广西十百千人才工程第二层人选等荣誉称号,2次入选教育部地理科学教指委委员,是澳门官方游戏网站(中国)有限公司官网地理学广西一流学科学科带头人和地理学一级学科博士建设点负责人,为澳门官方游戏网站(中国)有限公司官网大地理学学科建设与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坚守初心勤耕耘言传身教育桃李芬芳

秉承“要做事先做人”的教育理念,胡宝清注重培养德才兼备的学生。他时常教导学生在家孝敬父母、懂得感恩,在外团结同事、乐于付出,争做“于国有大爱,于家有小爱”的新时代大学生。

“胡老师教学中‘以人为本’,强化师生互动,注重学生个人能力的培养,在跟着胡老师完成研究课题的过程中,我们的综合能力得到显著提升,这是让我们受益终身的能力”,姚秋翠是胡宝清联合广西大学培养的2015级生态学博士研究生,在回忆读博期间胡老师对她的影响时,她这么评价。姚秋翠还表示,胡老师为人正直,他常说“吃亏是福”,宁肯自己吃亏也处处为我们着想。作为地理学界的鸿儒硕学,胡宝清以言传身教的方式,用自己正直坚毅的为学品质和亲和友善的为人之道深深地感染着他的学生。

“爱生如子”,这是学生们对胡宝清的一致评价。“胡老师为人和善,像老父亲一样”,这是2019级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专业硕士研究生张泽谈及导师胡宝时所说。当聊到胡老师对他的专业指导时,张泽说,“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胡老师指导我撰写第一篇核心论文,他非常细心、耐心,不仅仅指导论文写作,还会围绕选题讲述学术格局和新思想。”何谓师者?唐代韩愈云:“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胡宝清身为师者,不仅传道授业解惑,还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向社会、向学生传递着学者的社会关怀和师者的人文温暖。

近年来,胡宝清共培养博士研究生13名(已有10人顺利毕业),其中与中山大学、成都理工大学、广西大学等高校联合培养的博士研究生莫莉萍、李玲、姚秋翠顺利毕业,并成为我校的教学和科研骨干;共培养硕士研究生125人,所指导的硕士研究生廖春贵、熊小菊、黄朝盈获得国家奖学金,并分别考入暨南大学、中山大学、西南大学攻读博士学位。

坚守信念、不忘初心、辛勤耕耘的他相继荣获了八桂名师、学校首届教学名师、学校2015年度优秀教师、学校2015年度师德标兵等荣誉称号,并以出色的教学成果获得了7项省级以上教学成果奖,其中作为第一完成人主持的《以实施质量工程为抓手、推进教学改革与建设、提升资源环境类专业群人才培养质量》《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为一体,大力推进特色专业建设》等课题获广西高等教育优秀教学成果一、二等奖。此外,还获得了广西高校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

开拓进取勇创新潜心钻研结科研硕果

“广西地理优势突出、地理特色鲜明,地理人要围绕‘山江湖海少边’做科研,把广西特有的喀斯特、北部湾关键带的科研特色做出来。”这是胡宝清的科研理念,也是他对研究院科研人员的科研期许。

在谋创新、做特色方面,胡宝清立足广西喀斯特地理特征,主要从事人地系统耦合与统筹共治研究,以地表关键带--人地系统耦合--山水林田湖草海生命共同体--区域高质量发展为主线,通过山海协作、陆海统筹和江海联动、人地系统耦合学科交叉理论方法研究广西特色区域喀斯特、北部湾、西江流域,总结出一套独特的“交叉--系统--模型”科研思维,形成典型区域“科学-技术-管理”交叉融合独特研究方法,在喀斯特土地石漠化及治理关键技术与模式优化应用、县域-生态-循环-低碳经济评价与发展模式研究和北部湾海陆交互关键带演变与生态文明建设研究起得系列成果。“他在学术上,具有宏观长远的思想,思路很开阔”,地理与海洋研究院青年科研骨干李玲这样说到。

在服务国家战略及地方发展方面,胡宝清秉承“聚焦发展,探索创新,服务社会”的科研信念,围绕国家发展战略、地方生态环境保护需要及可持续发展战略,从事喀斯特石漠化、海岸带生态环境、流域社会生态、区域生态经济等领域的应用基础研究,主持及主要参与科研项目40个(其中国家级项目10个),总经费达千万元,发表论文300多篇,授权专利11个,软著20个,在科学出版社等著名出版社出版《喀斯特石漠化-土地-人地耦合系统三部曲》《西江流域研究新范式》《南流江流域系统和北部湾科学数据平台》等系列专著;荣获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科)(国家人文社科优秀成果最高奖)一等奖 1 项; 广西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2 项(排名均为第一)、二等奖 4 项;广西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三等奖3项;广西高校教学优秀成果一等奖等23项国家级及省部级奖励。

知行合一甘奉献,“领头雁”彰显新担当

“做人要踏实,做事要勤恳,要甘于奉献、乐于奉献,才能做成事”,胡宝清常说。担任地理与海洋研究院的院长以来,胡宝清身上担着博士点建设、地理学一流学科建设、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建设等多个重担,他的办公室经常夜晚亮着灯光,无论是周末,还是寒暑假,他都照常上班。

胡宝清带领着一支全校博士最多的科研精干团队,在这藏龙卧虎之地,他是如定海神针般地存在,成功印证了“领导的人格魅力就是最好的领导艺术”这句话。他注重培养有能力的年轻人,经常鼓励年轻科研人员积极申报、参与重大项目,为年轻人的成长搭台子、铺路子、架梯子。

近五年来,地理与海洋研究院引进高层次学者1名,引进博士41名,共有9名博士进站开展博士后研究,5名博士开展访学交流,16名职工晋升高级职称,5名在职职工攻读硕博学位。2023年全院获得国基立项项目6项,约占全校国基立项总数的三分之一,立项人均为中青年科研骨干。

日常工作中,胡宝清非常重视干部职工的意见及建议,大到研究院的发展,小到办公室的纱窗,能马上解决的马上解决,能在有限条件里部分解决的就马上落实。作为一院之长,他聚心研究院发展,关心职工成长,竭尽所能地为大家创造较好的科研条件、发展前景,尽力为干部职工解决后顾之忧,营建和谐向上的集体文化和团结合作的科研氛围。

“胡老师已经有很高的学术成就,但他依然十分勤奋、谦逊、真诚、和善,他既要做科研,还要处理大量的行政事务,但却能设身处地的为我们着想,在我们需要帮助时,他乐意伸出援手;在安排工作时,他会给出占位高远、思路清晰、很实用的指导意见,领导以身示范,就是对我们最好的管理。”这是共事一年多来,胡宝清院长给办公室副主任何燕君最深的感受。

痴心治理石漠化,将科研成果写在八桂大地上

满山石头、土地贫瘠、植被破坏、石头缝里种粮食……20年前,胡宝清深入广西都安、天等、环江等县调研时,被目之所及的一幅幅石漠化场景深深地刺痛了他的心。此后,他立志担起科研服务社会的责任,一头扎进石头堆里,一干就是数十年,将全部心血倾注在石漠化治理中,成长为一名治理石漠化的生态“战士”。

石漠化治理是场持久战。胡宝清带领团队建立野外监测系统,对当地的地形条件、水文水质、土壤水肥、气候变化、植被分布等数据进行采样分析。大家常年蹲点调查,不惧风吹日晒雨淋,探寻适应当地石漠化特征的治理方案。

经过多年的深耕细作,胡宝清在学术界首次提出了“喀斯特土地变化和人地系统、石漠化过程和治理协同”的理论,形成了以“环境演变—驱动机制—胁迫阈值—生态承载—风险评估—情景模拟”为主线的喀斯特人地系统研究,提出了喀斯特石漠化、土地和人地系统协同变化理论构架,将石漠化治理从侧重自然生态系统转向人地系统耦合,这套理论系统统筹兼顾、整体实施,真正实现了人地协调发展,这些宝贵的科研成果凝结为专著《喀斯特人地系统研究》,一举荣获了第八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一等奖,这也是广西高校首次获得国家人文社科优秀成果最高级别奖,实现了历史性突破。

石漠化治理没有标准模式,不同区域土地利用和生态保护平衡点的尺度不一样,只能因地制宜,不断摸索。为攻克石漠化治理难题,胡宝清与团队研究制定了“规划先行,谋定而后动”的策略。随后,他带领团队与广西多个县合作,开展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和“三区三线”划定工作,通过优化产业空间布局、调整产业结构,实现全面提升空间治理能力的目标。这些年来,胡宝清和团队成员的足迹遍布喀斯特地区的角角落落,他所走过的石漠化县区里,哪个区域的生态必须保护好、哪个区域适合种水果、哪个区域适合养牛,胡宝清的心里都清清楚楚。为系统开展石漠化治理研究,胡宝清还创建了喀斯特石漠化治理案例库与案例推理决策平台,案例库里储存了西南地区20多个地方的石漠化治理样本,为国家开展石漠化治理提供了可参考的治理模式和成熟的技术体系。

在胡宝清看来,石漠化治理不仅为了绿水青山,更要不断完善整个生态系统,通过规模化的产业,带动区域经济发展,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在治理石漠化的过程中,他基于喀斯特石漠化程度、影响因素及其基础条件,建立了国家、省域、县域以及小流域等四个层次完整的石漠化治理模式体系,提出了喀斯特地区石漠化“十字经”统筹共治模式,这套治理方案以蓄水、治土为核心,把适应石漠化环境生长的经济作物、畜牧水产星罗棋布地分布在八桂大地。如今,平果市的火龙果肆意生长、环江县的菜牛悠闲散步、都安县的黑山羊自由奔跑……这些曾经饱受石漠化侵蚀的县区,如今走上了特色农业、现代畜牧业与生态恢复综合发展的现代农业生产之路,探索出了一条喀斯特地区扶贫开发与生态建设有机结合的科研致富路。这一石漠化综合治理技术被应用于广西44个县石漠化治理方案的编制与设计,获得直接效益2268.5万元;石漠化综合治理县共获得中央预算内资金23.8亿元,人工造林、封山育林面积23.15万公顷,践行了将“科研成果写在祖国大地上”的誓言,为我国西南喀斯特石漠化治理和乡村振兴提出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三十年如一日,丹心育桃李。为学,胡宝清教授心存志远;为师,胡老师诲人不倦;为人,他朴实真诚;而作为科研人,他以拳拳之心,在八桂大地上抒写着赤子情怀。

[打印文章] [添加收藏]